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美力速递

武侯区发布医美产业发展白皮书

2025-03-20

2025 3 月,武侯区正式发布《成都市武侯区医疗美容产业发展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 白皮书)。作为成都 医美之都的核心承载区,武侯区通过近7 年的深耕建设,已形成产业集群、研发创新、人才汇聚等显著优势,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区域医美产业发展成果、产业链特色、政策环境及未来方向,为打造 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核心区提供了清晰路径。

图片 1.png

产业根基扎实:从 量变质变的跨越

白皮书显示,武侯区医美产业已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关键转型。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3 月,全区登记备案医美机构达 197 家,约占成都市总量的 20%,其中包含 5 5A 级医美医院(占全市 42%)、2 家成都医美 十强医院及 4 十强门诊部,米兰柏羽更成为国内首家 A 股医美股企业。2024 年,武侯区医美产业营收达 19.66 亿元,年均诊疗人次超百万,是全市医美消费最活跃的区域。

从发展历程看,自 2018 年《武侯区医美产业发展规划(2018—2030 年)》出台以来,武侯区大健康企业总数已突破 5300 家,其中规上企业 95 家、高新技术企业 34 家,2024 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 161 亿元,同比增长 9.2%,形成了 研发创新 + 高端服务 + 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格局。图片 2.png

玉林片区鸟瞰

产业链协同:创新链与服务链双向发力

白皮书深入剖析了武侯区医美产业链的 强链补链成效。在产业链上游,依托四川大学华西 一校四院顶尖资源,聚集 72 家医美研发类机构,美科奇生物、安缇赛尔生物等企业在再生医学、细胞技术等领域取得国内领先成果,2023 年研发类企业营收达 7800 万元,较 2022 年增长 21.9%

中游服务端呈现 高端化、专业化特征,197 家医美机构覆盖全品类项目,其中激光美容、微整形、抗衰老等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,2024 年平均客单价 2785 元,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 38.01%品质医美建设成效显著。下游配套则形成 线上 + 线下融合生态,美团医美医疗产业园、谈美空间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搭建起获客、转化、服务的完整闭环。

图片 3.png

华西健康谷

政策护航:全周期支持与规范化监管并重

政策支持是武侯区医美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。白皮书披露,武侯区已构建起涵盖企业落户、研发创新、人才培育的全周期政策体系。在研发补贴方面,对一类创新药按研发投入最高 40% 给予奖励,单个企业年奖励上限达 1 亿元;对高端医疗器械研发,最高给予 800 万元奖励。人才政策更是推出 购房补贴 + 装修补贴 + 健康保障十个无忧礼遇,精准吸引顶尖团队。

与此同时,监管创新同步推进。全区率先建立医疗法庭和医美纠纷调解工作站,指导 4300 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;2024 年底上线的 美查通微信小程序,实现医美机构信息透明化查询,构建起 政府引导、行业自律、机构自治、社会监督的多元监管格局。

消费升级:年轻化、个性化需求引领市场新风向

消费者行为分析显示,武侯区医美市场呈现显著新趋势。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,30 岁以下需求者占比达 56%Z 世代对个性化定制、环保认证机构的偏好推动行业升级;男性医美消费增速亮眼,2024 年增幅达女性的 6 倍,光电抗衰、微创塑形成热门选择。

从需求结构看,轻医美项目占比持续扩大,玻尿酸、肉毒素、水光针位列消费前三;高端消费人群年均支出达 10.5 万元,更注重机构专业性与治疗安全性,推动行业从 价格竞争价值竞争转型。图片 4.png

未来布局:锚定 医工融合高端诊疗双赛道

白皮书明确了武侯区医美产业的未来路径:聚焦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核心载体,重点发展医美科技成果转化、高精医美服务、医美 + 新经济三大领域。根据规划,到 2025 年将形成规模化医疗美容技术研发基地,产业营收目标达 100 亿元;到 2030 年建成国际一流产业生态圈,营收突破 200 亿元。

作为核心抓手,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已布局 一轴一核四中心空间结构,2024 年引进巨翊科技、佰福激光等 6 个产业化项目,推动 75 项创新成果储备转化。通过强化 医工融合”“转化医学与高端诊疗赛道,未来将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,巩固 中国医美之都核心承载区的领先地位。

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白皮书的发布既是对过往发展的总结,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。下一步,区域将持续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,以规范保障消费安心,推动医美产业向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图片 5.png


指导单位: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协会座机:028-85511040 联系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街3号
Copyright © 2024 - 2025 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  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
二维码 二维码